內蒙古包鋼醫院成立于1958年10月,現已發展為集醫療、教學、科研、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級三級甲等醫院、全國首批百姓放心百佳示范醫院、內蒙古精神文明單位和百姓口碑金獎單位及包頭市誠信品牌單位。1999年成為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,2010年正式掛牌為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,2012年醫院被確定為內蒙古區域醫療中心。近年來,醫院又成為城鎮職工(居民)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、包頭市工傷保險定點醫院及首批新型農村(牧區)合作醫療定點醫院、衛生部指定的內蒙地區唯一可以開展肝、腎移植的醫院,全面向社會開放。
醫院年門診量91萬余人次,治愈出院患者3.6萬余人次,床位1500張,在器官移植、微創和介入、創傷及急、危、重癥救治、腫瘤綜合治療、職業病防治、康復醫學和社區衛生服務等方面形成優勢技術和特色。2006年被國家衛生部確定內蒙地區唯一可以開展肝、腎移植的醫院,目前累計完成腎移植手術362例、肝臟移植手術45例。2007年,醫院被確定為內蒙地區首批衛生部內鏡(骨科、泌尿、普外、消化)診療技術培訓基地,2011年,被內蒙古衛生廳指定為自治區肝臟、腎臟移植臨床醫學中心。2013年,醫院又成為自治區唯一可以開展小腸與胰腺移植的醫院。
醫院實施“學科立院、人才強院、質量建院、特色辦院、科技興院、經營理院、文化塑院”發展戰略,秉承“厚德精術、篤行濟世”的院訓,不斷加強內涵建設。目前,醫院擁有國家級臨床重點建設專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1個、自治區級領先(重點)學科3個、自治區質控中心3個、自治區級醫學研究所2個、包頭市級醫學研究所2個、包頭市級領先(重點)學科18個。
社區衛生工作成績斐然,2003年與魯克世界救助委員會合作成立了魯克世界救助——包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。醫院目前已經建立了7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,形成了三級服務網絡。目前,包鋼醫院社區覆蓋人口達22萬人,年平均社區中心(站)診療已達35萬余人次。2010年,衛生部陳竺部長以及16個司局負責人來包鋼醫院友誼18#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視察時,對醫院社區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。
內蒙古包鋼醫院從2000年起,承擔內蒙古醫學院、武漢科技大學、包頭醫學院等高校本科、專科8個專業的臨床理論教學、臨床見習、生產實習的任務,是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與實訓基地。建立了17個教研室,形成了完整的教學體系,已培養本科畢業生近2000名。醫院注重研究生的培養,有11個二級學科在招碩士研究生,目前已培養研究生近200名,研究生教育日臻完善。
近三年來,榮獲國家自然基金項目8項,科技部對外合作項目1項,通過科研鑒定項目96項, 80余項科研課題獲得中國金屬學會冶金醫學獎和自治區、包頭市、包鋼科技進步獎。2009年,一項研究項目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,2012年,一項聯合研究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。目前,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和內分泌、呼吸、心血管、消化、腫瘤、燒傷、神經內科、泌尿外科、皮膚性病9個專業獲得國家衛生部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資格,進一步提高了醫、教、研水平和能力。
多年來,醫院的發展成就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的廣泛認可,取得了顯著成績。2007年在衛生部對西部三省區醫院管理年活動檢查中總成績排名第二,在衛生部護理技能考核中獲得中國西部三省區第一名,并作為自治區唯一代表隊參加全國護理基本功大賽榮獲銅獎,醫院先后被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和國家人事部、衛生部、中醫藥管理局評為衛生系統先進集體。2012年,我院護士王燕清代表內蒙古參加由全國總工會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、衛生部、全國婦聯共同主辦的“2012年全國女職工崗位創新技能大賽”,榮獲臨床護理專業第一名,被授予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”、“全國五一巾幗獎章”、“全國女職工崗位創新技能大賽金獎”和“全國衛生系統護士崗位創新技能大賽臨床護理專業金獎”;2013年醫院被評為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。
歷時五十六年,內蒙古包鋼醫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發展戰略,開創了“院有優勢、科有特色、人有專長、技術全面”的醫療新格局,實現了醫院快速、健康、持續發展!
4.5分
非常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