汕頭市中心醫院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大型綜合性醫院,其前身是由日本財團法人博愛會于1922年10月創建的“汕頭博愛醫院”。八十年歲月滄桑,隨著歷史變遷醫院先后易名為“汕頭博愛醫院”,“汕頭市仁慈博愛醫院”、“廣東省立第一醫院汕頭分院”、“廣東省軍區第一軍分區醫院”,“潮汕區中心衛生院”、“粵東區第一人民醫院”、“汕頭專區人民醫院”,“汕頭地區人民醫院”、“汕頭市中心醫院”、“中山大學附屬汕頭醫院”,
汕頭市中心醫院是一家發展迅速且聲譽卓著的醫院,醫院現有建筑總面積10萬平方米;病床編制750張,實際開放970張;設置住院臨床科室25個,醫技科室11個,門診診療科室40多個。擁有在職人員1330多名,其中主任醫師23名,副高技術職稱123名。擁有固定資產3.5億元,其中各類先進醫療設備近3000臺套,總值人民幣9800多萬元。1994年12月被評為國家三級甲等醫院。1997年后被定為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,中山醫科大學教學醫院、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、汕頭市首批醫保定點醫院,并先后榮獲廣東省文明醫院、廣東省文明單位、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,汕頭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。2005年6月28日順利通過“中山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”評審認定,同年11月9日正式掛牌“中山大學附屬汕頭醫院”,
汕頭市中心醫院是一家有著光榮傳統和巨大貢獻的醫院,1927年8月,醫院一護士從敵人槍口下搭救了受槍傷的陳賡同志(解放后晉升為大將)。1965年8月7日,醫院醫務人員成功搶救“八·;六”海戰4位重傷員,包括鋼鐵戰士麥賢得。在搶救過程中有6名醫務人員獻出自己的鮮血,解放后,醫院長期擔負潮汕地區、汕頭市醫療救護中心重任,為保護千萬潮汕人民的生命健康,為提高潮汕地區的醫學科學水平發揮了主力軍作用。由其醫務人員組成或參加的醫療隊,經常活躍在潮汕大地上,而且足跡遍及赤道幾內亞城鄉、抗美援朝戰場,青藏高原雪域、河南商丘災區……
汕頭市中心醫院是一家富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的醫院,醫院有著大量填補本地區技術空白的歷史記錄,如1958年開展胸腔腫瘤切除術;1959年發現本地區首例鉤端螺旋體病;1960年發現本地區首例恙蟲病;1961年開展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閉式擴張術和肝葉切除術;1963年開展低溫麻醉下先天性肺動脈瓣狹窄心臟切開直視手術;1969年開展腫瘤放射治療;1975年施行腦瘤切除術;1981年開展二尖瓣置換術;1982年開展人工關節置換術;1983年為病人安裝埋藏式人工心臟起搏器……目前,醫院綜合實力和醫療技術水平穩居汕頭市領先或先進地位,一批高、難、新技術項目達到省內先進水平;近10年來科研成果獲衛生部,廣東省、汕頭市科技進步獎共43 項;在醫學雜志發表論文近2000篇;先后有澳大利亞、美國夏威夷,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等國外醫療隊來院進行技術交流。
4.5分
非常棒